Tai Pei 台北

Taipei Travelling Blog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Chinese Calligraphy,  Japan 日本,  Tai Pei 台北,  Taiwan 台灣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《祭姪文稿》

    二零一九年書法界的第一盛事,莫過於《祭姪文稿》真跡的展覽。各地的書法愛好者都紛紛趕到東京,一睹天下第二行書這稀世珍寶。顏真卿為紀念死於叛軍的姪兒顏季明疾筆而書的《祭姪文稿》,後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,大多讚揚這是一種純熟技巧融合了濃烈情感,“無意於佳乃佳”的作品。但實際好在那裡?似乎評語有點抽象,有沒有更實質的說法?我多年來都有經常參看《祭姪文稿》一帖,請容我也來趁一下熱鬧,發表一點我看《祭姪文稿》的謬論。唐之後,世人皆知顏公楷書了得,成為學習範本的楷書如《多寶塔》、《麻姑仙壇記》⋯⋯等等多不勝數,都成為後世臨摹的對像。顏公楷書“起筆”、“收筆”極具性情,後學者只要學得顏公三分起收,觀者定能立刻認出這是顏公之風格,書者亦就沾沾自喜,這就往往忽略了最為重要的“行筆”部份。重起、收,而忘行筆是一個書法學習者普遍而嚴重的誤會,起和收必須是一個承上接下,變數極大的部份,而行筆相對地穩定,也就是趙松雪所說的用筆千古不易。書法家趙偉平先生曾說:「將行筆抽去,僅留下起筆和收筆,這根線能否還存在?同理,將起、收筆抽去,這根線卻依然存在,故行筆才是書法藝術語言的最基本單位。」顏公用《祭姪文稿》告訴大家如何行筆,沒有楷書那種個性化的起筆和收筆,沒有刻意的章法安排,以最簡單直接的基本單位,展現了實實在在的行筆線條,無論是提是按,是濃是枯,每條線條都充滿了力量和立體感。《祭姪文稿》也給了云云後繼者最好的啟示,鍛鍊好書法的最基本單位-線條,才是正道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Chinese Calligraphy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philosophy 哲學,  Tai Pei 台北,  Taiwan 台灣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筆墨緣 - 向修橋舖路的前人致敬

      與于右任先生的筆墨之緣,源於一本叫《歷代名家心經書法》的字帖。書中收錄了九位書法名家的心經作品,包括晉王羲之、唐歐陽詢、元趙孟頫、明文徵明和董其昌、清傅山和乾隆、近代于右任和溥儒。 第一次看見于老的墨寶,非常震撼,驚嘆世間有如此美的草書,啓動了我學習草書的動力。及後在網上大量搜尋于老的筆跡,亦從中知道了于老的人生和性情,更是敬佩萬分。 于右任(1879-1964),原藉陝西三原,晚清舉人,後隨孫中山先生革命,曾為長江大都督、陝西靖國軍總司令,1948年成為台灣第一任監察院院長。于老一生兩袖清風,熱愛國家民族,提倡保護中華文化。抗戰期間不忘收集保護古碑古帖,使之不為戰爭所摧毀。戰後毫不猶豫地將價值連城的收藏品贈送與西安碑林、故宮博物館及台北故宮等國家機構,何等胸襟! 于右任照片 -  攝影師張志奎作品 于老這種從不計較錢財的性格,台灣人很多都知道,尤其他的鄰居好友。每次有人求墨寶,他都有求必應,而且分文不收。張大千送他的生日賀禮,價值千萬元的字畫,他亦轉送了別人。于老性格可愛,晚年自己覺得以前所贈送他人的對聯不好看,便重新寫了很多草書對聯,贈送友人,希望友人將以前的換掉。 要說于老的書法成就,我個人認為到現在為止,無人能及。一般藝術家都是注重個人的藝術修煉,要分高低實在不容易。于老在書法上的修為,固然超然,而這種使其他藝術家無法站近的成就,是他為後繼者修橋鋪路,偉大的犧牲精神。 于老醉心草書,又覺前人草書各有寫法,由章草、今草和狂草,皆沒有統一書寫方法,大大減低了草書的實用性。因此,于老用了廿年時間,集合當時的書法愛好者,日以繼夜地整理前人的草書樣本,於1932年成立標準草書社,提倡易寫、易識、準確、簡美為原則,確立了廿七個左旁,廿三個右旁,七個字上和七個字下的部首草書寫法,另加雜例八項和通例難字表,使草書有法可依,有跡可學。《標準草書》影響深遠,我個人認為,不論你喜歡二王、懷素、張旭,都很難一下子學會,甚至要花上五、六年時間才學懂、看明草書的寫法。而初學草書由于老的《標準草書》入手,一年半載可讀懂草字,然後再由其他名家筆跡中吸收養份,可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