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ng Kong 香港

Hong Kong Local Travel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Chinese Calligraphy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philosophy 哲學,  Uncategorized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傳神 – 書法如是修行

    人生,一切都是修行。學習是修行,工作是修行,和家人﹑朋友相處是修行,面對逆境是修行,面對順境一樣是修行。今天我們來談談書法的修行。 或許在人生的某個時間,你會因為某個人,或某個場合,某本書籍,甚至某一個字而使你興致勃勃地想進入書法的大門,這是緣份。在學習書法的最初,你會發覺並非如你想像般的輕鬆。首先每次練習的前後,都有很多程序和準備,練習的時候,手指手腕手臂都會很累。初學者必定會有一萬次想放棄的念頭。如果你堅持下去,慢慢地你會找到當中的樂趣,從而能克服苦﹑悶和寂寞的感覺,最後你由“寫字很悶”變成“不寫字很悶”,你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項修行,你會明白,既然一定要去做的事,心態上不是要去克服什麼,而是要去享受什麼。當你窮的時候,要怎樣享受窮苦,當沒有人陪伴的時候,要怎樣享受寂寞。 學習書法大多由臨帖開始,當你的啟蒙老師開始教你臨寫你人生第一帖的時候,你可能以後一生人都在寫這位古人的字跡,可能寫得有幾分相似,可惜的是你永遠跳不出這位古人的圈圈。初學楷書,一般老師都會推薦唐楷,例如歐陽詢的九成宮﹑顏真卿的多寶塔﹑柳公權的神策軍等等。不論是何家何派,時間一長,你多少會寫得幾分像。慢慢地你就會得到一些讚賞,例如說“你的字真漂亮,像極顏真卿。” “像某某書法家”成了你的資產,同時也成了你的枷鎖。作為一門藝術的追尋,書法的最終目的地,並不是要寫得像某個前人,而是要在博覽眾長之後找到自己的真性情。正確的臨帖方程式是,當你完成第一帖後,進入第二第三帖時,必須毅然忘卻你之前的資產,全心全意地去品味新一帖。這是另一種修行,叫做“有捨才有得”。 在悠悠三千年的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之中,最閃閃生輝的明星,要算是這位晉右將軍王羲之。大唐貞觀帝皇李世民極度推崇之下,王羲之書法成為所有翰林墨客﹑王孫貴族及功名追逐者的必修課程。而千千萬萬摹臨者當中,能夠脫穎而出,名留書法青史的卻寥寥可數。初唐﹑盛唐及至中唐的著名書法家,如歐陽詢﹑虞世南﹑褚遂良﹑顏真卿等等,無不是從學習王羲之書法的主流中走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。及後一千七百年至今,王羲之書體依然是主流,而成功留名者依然是從主流中走出自己風格的書家。近代最成功的書法家于右任曾經這樣說: “平日我會常常留意別人寫的字,看看哪個好看,自己有沒有改進的地方,但寫作品的時候,我一定會任其自然,寫自己最自在最舒服的字。”如果有一天,你已經有了一種自己風格的字體,一種寫時很舒服,看上去很自然,沒有半點造作的字體,這種字體也就是傳達你自己神韻的媒介。恭喜你,你找到了自己。所謂明心見性即是佛,在人出生落地,學行學走學說話的時候,你就開始一點一滴地迷失自己。模仿學習別人容易,了解自己甚難。這可能也是書法修行中比較有難度的一項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Taiwan 台灣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于右任《標準草書》索引

    自古至今,草書都被譽為書法的最高境界,其原因在於草書的創作必須醞含篆隸楷行的筆意。辜勿論草書是否書法的最高境界,很多書法愛好者經歷篆隸楷行的學習過程後,往往對草書望而却步,有幾點原因可以探討 。 其一是草書是另一套書寫系統,而並非簡單地通過對隸楷的簡化而達至快速的效果,因此外貌和筆序往往與隸楷有很大的分別。其二是古人對於學習草書沒有一套很完善的系統,大多是書法家通過自身的摸索。往往要花上很多年的時間才讀懂草字,然後揣摩筆意和學習書寫,這樣一來就得用上數年甚至數十年才略有所成。 幸好草書在出現二千多年後的今天,我們有于右任先生的《標準草書》。于右任先生及其草書韻社的成員用了二十多年時間,整理了古人對草書各種思維和寫法, 總結出一套清晰的學習方案。 簡而言之,《標準草書》 凡例有左旁廿七個,右旁廿三個,字上七個,字下七個,雜例八個,合共七十二個草書符號。每天認識一個符號,兩個多月後,便對草書有一定的認識,慢慢可以讀懂草書,對欣賞中國書法藝術的能力也能大大提昇。 時至今日,人類似乎對閱讀文字的興趣和能力都大大減少,為了不使于右任先生及其草書韻社成員嘔心瀝血的 《標準草書》 這套巨作被埋葬在時光裡,小弟忽發奇想,在家抗疫的時間,拍攝了三百多條短片,存放於youtube平台,希望一解書法愛好者對草書的困惑。不自盡力處,請各先學前輩見諒。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 Youtube 搜索 <標準草書_凡例> 或<標準草書_雜例> 等字眼即可 。 每條短片大約只有二至三分鐘,且影片下面都有釋文。 最後還是要不厭其煩地說多一次,讀懂了草書並不是就懂得草書書法,正如懂得閱讀中文字未必就是楷書能手。學習草書還是須要通過不斷的練習,不斷的臨摹,不斷的思考和創作,去領悟自己心中對線條美的定義。但不論後路如何,《標準草書》肯定是進入草書大門的最佳工具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Uncategorized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《論武功》悼查良鏞先生

    "論武功,俗世中不知邊個高!或者絶招同途異路。"黃霑先生文字能力高強,兩句話就概括了金庸武俠世界的武術觀。 金庸武俠世界裡,沒有誰個武功最高,也沒有什麼武功是天下最強。即使是華山論劍的冠軍人物王重陽,也沒怎樣詳述,通過全真七子及周伯通而側寫。這種"善藏"的寫作手法,正正吻合中國文人藝術的意境。在中國畫中,名山大川一定是隠藏在濃煙淡霧中,人物也必然是木無表情,彷似在說:你猜我在想什麼。在中國的詩詞歌賦中,"藏"更是重要。《雲破月來花弄影》被王維國先生認為是宋詞最有意境的一句,明明只有雲、月、花、影,卻聽見微風過樹的聲音,就是一個"弄"字! 事實上,書法的世界也沒有誰人最強,寫的都是自己的人生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Chinese Calligraphy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Japan 日本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philosophy 哲學,  Taiwan 台灣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解碼

    光纖年代,人人家中都有互聯網。要上網,就必須要有一個叫Modem的東西。IT的朋友一定知道什麼是Modem,但現代人只管用,大多不知它是如何工作。原理很簡單,MoDem是由兩個英文字合成,Modulator頭兩個字母,和Demodulator頭三個字母合成。Modulator是調制器,將輸出一方電腦上的0101 digital 數據轉變成 analog 訊號以減少在傳送過程中的誤差和損耗。而Demoulator就是在接收一方將analog 訊號還原至digital 數據使家庭電腦能讀懂。Modem同時肩負制碼和解碼功能。書法家是一個Modulator制碼器,將大自然的訊息、自己的人生觀、審美觀、情緒、技法等等都轉化成《點》和《線》表現在紙張上,要讀懂這些《點》和《線》的訊息,觀者必須是一部Demodulaor解碼器。唐朝張懷瓘遠在一千三百年前就這樣說:“非有獨聞之聽、獨見之明,不可議無聲之音、無形之相。”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philosophy 哲學,  Taiwan 台灣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草貴流暢

    唐孫過庭在《書譜》中有這段話:“篆尚婉而通,隸欲精而密,草貴流而暢,章務檢而便。”古人言文簡而精闢,何謂草貴流暢?何以能流暢?我認為要達到流暢,必先戒除臨摹、學習時,邊寫邊思考的習慣。學習草書的時候,當然也有摹臨、思考的時候,也會常常看別人的作品,然後思索怎麼寫才美。但在自己下筆的時候,務必忠於自己的內在美學思維,任其自然流露,才能流暢。而後人亦誤解流暢即便是字字絲連,非也!觀于右任前輩的草書作品,中鋒用筆,字字獨立收鋒,卻在字的每一線條中找不到半點呆滯,這種留不常遲、遣不恒疾,便是草書的境界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筆意

    經常聽前輩們談學書之道,必定會提及到臨摹碑帖的心得,其中重點在於“揣摩筆意”。而何為筆意?實在甚少前輩書家詳述。或者是因為要用文字、語言來描述是比較困難。我試試用經驗來談談。記得去年曾沉迷沈鵬前輩的草書,買了他的“草書千字文”和“草書赤壁賦”,多番臨寫,總是寫不出半點沈鵬前輩的味道!後來想起清人劉熙載先生曾這樣說:“草書之筆畫,無一可移入他書。而他書之筆意,草書却要無所不悟”。此話若真,那麼沈鵬前輩的草書必定當中藏有很多他的楷書、隸書的奧秘?皇天不負有心人,終於讓我找到沈鵬前輩書寫過,寥寥無幾的“楷書千字文”。此後每天五百字,共連續寫了十五遍千字文,然後再從頭再習其草書,方感覺到有了少許沈鵬前輩的味道。 所謂筆意,我個人理解為:書家對於美感的潛意識,通過筆墨,展現在紙張上。這潛意識散佈於點劃、轉折、結構和整體的佈局之中,可以說是無處不在。我們在研習某家碑帖的特點時,亦同時應揣摩其所有細節,盡量領悟書者潛意識中想表達的美感。

  • China 中國,  Chinese Calligraphy,  Hong Kong 香港,  Life Style 生活,  書法,  藝術

    樂在其中

    2016丙申年,是我自己正式重拾毛筆,回到小學生時代學習書法的一年。本來是想利用寫字,讓自己靜下來,在忙碌的生活中反思一下,怎知就被偉大的中國書法,這個浩瀚大海吸了進去,不能自拔! 縱觀世界各地的文字,大多是以拼音為主,幾十個字母拼合成不同的發音,而以發音區別意義。中國文字最不同之處是在於有象形、象事、象意、象聲、轉注及假借,從而發展出四、五萬個獨立字;再加上自秦統一文字以來,書體的發展就有篆、隸、草、楷、行等不同寫法,使中國書法藝術的可持續性發展無限量地提高,遠遠超越其他文字。這是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之處,也是我們應該為這項藝術的薪火相傳盡一分力的原因。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非常快樂而寂寞的。古人五歲執筆學字,先由楷、行入手。顏、柳、歐陽的唐人楷書,方正嚴謹,筋骨型齊備。到了十歲,學王羲之行書,晉人的飄逸和靈活盡在其中。到了二十歲,文人學士的書風大至形成而類似,這叫做”館閣體”。在古人來說,這不是書法藝術,這只是工具。在今人來說,也不算,沒有創新,只重覆複前人絕對稱不上是藝術。 藝術不但不能只抄襲古人,甚至不能重複自己,踏入藝術之門,就是每天都在否定自己的昨天。今天回看昨天的作品,應該找到很多不滿意的地方,今天看去年的作品,應該覺得不堪入目。如果看一年前自己的作品,覺得還很不錯,那我這一年來的學習是白費時間了。 雖說藝術是創造,但亦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跨入這個大門。條件是什麼?就是先學習古人,吸收養份。懂葡萄酒的人就知道,一瓶上好的紅酒所用的葡萄,其樹必須是三十年至五十年才可用。剛剛種下的葡萄樹,樹根不深,所生長的葡萄味道單調,只能生產一些低價餐酒。三十年以上的葡萄樹,樹根深入地下各層,吸取的礦物成份皆有不同,葡萄的味道自然就豐富、複雜。所以書法研習者,必定擇其所好而學習數位,甚至數十位前人之作品,以吸取不同的書風。 中國書法界的前輩,形容學習書法藝術為:“採百家花,釀一家蜜。” 到底如何採?如何釀?那就要我領悟了,才慢慢說給你聽!